内容阅读

当前位置: 首页 > 史志书廊 > 岳阳年鉴 > 岳阳市年鉴 > 2024卷 > 特载 > 正文

市委八届六次全体会议的工作报告 市委书记 谢卫江 (2023年12月30日)

来源:本室 日期:2025-07-15 09:57

现在,我受市委常委会委托,向全会作工作报告。

市委八届五次全会以来,市委常委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加快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主要抓了八个方面工作。

一、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市委常委会会议30次安排“第一议题”学习,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14次集体学习。通过党校、网络、异地培训等形式,举办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54期。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上讲台制度,市委常委带头到市委党校讲授专题党课,精心办好“巴陵大讲堂”,持续擦亮“千名书记讲党课”“与理有岳”等理论宣讲品牌,与湖南理工学院共建湖南省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岳阳市基地。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举办主题教育读书班,落“一树两严”要求,有序开展“有责修数”,严防统计造假,围绕“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湖南和岳阳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学习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精神和省委书记沈晓明在全市领导干部会议上的讲话精神”进行交流研讨;大兴调查研究,深化“走找想”活动,建立领导联点指导、问题挂号销号、结果跟踪问效“三项机制”,共梳理汇总问题658个、提出整改措施1832条、制定专项整治方案77个,截至目前,信息系统中报送意见建议15403条,已办理14974条,办结率97.93%。

二、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1—11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地方税收收入、房地产投资同比分别增长9.2%、7.3%、9.4%、8%,均排全省第1,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6.2%,预计全GDP同比增长5%左右;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200亿元、同比增长8.1%。

构建“1+3+X”现代化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石化产业,加快建设“油头化身新材料尾”全产业链,100万吨乙烯项目即将开建,己内酰胺项目全面投产,天辰新材料等一批延链项目成功签约。现代物流、绿色食品、先进装备制造业等优势产业加快发展,文体旅游、电子信息、电力新能源、生物医药等特色产业不断壮大。召开第三届岳商大会、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大会“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现场推进会,先后组团赴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招商,1—11月全市内联引资到位资金1480.7亿元,“湘商回归”到位资金731.1亿元,引进“三类500强”企业项目44个。

加强园区平台建设。扎实推进“五好”园区创建,1—11月,全市园区新签约项目587个、新开工项目589个、新竣工项目518个,“三类用地”及国有闲置厂房处置率居全省首位,全年园区亩均税收有望达到24万元/亩,绿色化工高新区亩均税收将突破50万元/亩,居全省第一;现有国家级“小巨人”企业42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91家,较去年底分别新增8家、134家;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0家,新增数排名全省第1。

增强市场消费活力。围绕建设区域性消费中心城市,大力发展节会经济和夜间经济,“洞庭渔火季”持续升温,累计开办系列专场活动50多次,洞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晋升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中华大熊猫苑正式开园。

提升乡村振兴质效。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完成粮食生产面积728.3万亩,超省定任务,全省春耕生产现场会连续两年在岳召开。大力实施“五千工程”,做大做强七大百亿特色农业产业,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小田变大田、汨罗“客货邮”、宅基地管理与改革等

多项经验全国推介。扎实做好有效衔接工作,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三、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放大“三区一港五口岸”平台效应,加快完善以江海航线、铁海联运为重点的国际物流体系,岳阳至海参崴国际直达航线通航;抢抓省港航水利集团组建机遇,推进全市港口一体化管理运营,1—11月城陵矶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12.13万标箱、同比增长23.25%;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613.8亿元,总量居全省第二,岳阳连续七年获评“中国外贸百强城市”。

加力重点改革攻坚。加快推进国资国企、市场监管、投融资体制等重点改革突破,持续深化“三资”运作改革,今年以来盘活价值总量超过600亿元,获评国家治理创新经验典型案例。召开全市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大会,出台监督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十条负面清单”,率先在全国打造“城市码+政务服务”集成应用新模式,在全省首推无证明城市建设、首设亲企服务中心、首创首席数据官制度。

激活科技创新动能。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先后与40多家高校院所、18个院士团队建立合作机制,扎实推进国家农高区创建,积极融入省“四大实验室”,洞庭实验室实体化运行,湖南现代石化产业协同创新研究院揭牌,省热塑性弹性体技术创新中心正式组建。1—11月,全市认定登记技术合同和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159.82%和124.02%,岳阳跻身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

打造巴陵人才高地。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大力开展“四海揽才”、产业链“重金纳才”“引智回乡”等,今年来引进65名博士和900多名“双一流”高校硕士,重点产业链引才1.1万名,全市人才总量突80万人,本地高校毕业生留岳率从12%提升到32%。

四、扛牢“守护好一江碧水”政治责任,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岳阳五周年为契机,着力打造新时代“守护好一江碧水”生态文明实践基地,举办“4·25”系列活动,渔民上岸工作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关怀。狠抓推动中央和省交办问题整改,目前销号率91.5%,全部达到整改序时要求。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抓实长江“十年禁渔”,持续开展“洞庭清”专项行动,1—11月,长江岳阳段5个断面水质优良100%,连续6年保持Ⅱ类;洞庭湖岳阳区域总磷平均浓度0.060mg/L,同比下降7.2%;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87.4%,同比上升0.3个百分点。强力推进化工围江整治,共退出造纸制浆企业35家,完成35家沿江化工企业关搬转改,占全省整改任务的41.2%。

五、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科学编制立法规划,推进“小快灵”立法,制定、颁行3部地方性法规。围绕先进制造业、外商投资、湿地保护、土壤污染防治、安全生产等开展执法检查。推动建立长江流域五省十五市人大协作交流机制,深入开展“深入基层听民声,汇聚民智促发展”代表小组活动,打造岳阳楼区万家坡社区等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实践基地,预算审查监督获全国全省推介。

发挥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作用。聚焦现代石化、现代物流、农文旅融合、繁荣夜经济、乡村文化振兴、长岳协同等主题,深入开展协商议政。承办第五次洞庭湖生态经济区政协主席联席会议反响良好。扎实开展改善生态环境专项民主监督,在全国首创“守护好一江碧”委员工作室,持续开展实景导读委员读书活动,相关做法在全国全省推介。

发展壮大新时代爱国统战线。开展“五学两”“感动岳阳·十大同心人物”发布典礼、新春第一访、暑期谈心等活动。举办“企业家沙龙”,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统筹做好民族、宗教、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港澳台、侨务等工作,广泛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

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坚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法治岳阳建设一体推进,认真落实法治建设“一规划两方”,组织开展年度述法,设立市委法律顾问和公职律师制度,深化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地方立法质量不断提升,行政决策机制更加完善,司法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优化。

深化群团组织改革和建设。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开展劳动竞赛,深入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举办长江流域青少年生态环保联合行动,擦亮“河小青”志愿服务品牌。切实维护和保障妇女儿童权益,常态化开展五好家庭、最美家庭、清廉家庭创评活动。支持文联、侨联、残联、社科联等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充分展示新时代群团组织奋斗风采。

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

加强意识形态工作。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守护好一江碧”等开展系列主题宣传,开展“外媒记者走进岳阳”等主题活动。加强高校、宗教、文娱等阵地管理,稳妥有效应对重点敏感舆情,坚决防止“低级红”“高级黑”。

深化文明城市创建。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推进移风易俗,开展中心城区殡葬秩序专项整治,整治农村“活人墓”“豪华墓”3.39万座。深入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扎实推进“党员志愿服务先锋行”,创新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理念浸润人心。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常态化开展“欢乐潇湘、幸福岳阳”、高雅艺术惠民演出等活动,设立“岳阳楼”,举办历史文物陈列展,推动文化传承发展,推出《岳州印记》等一批精品力作,2024全国社区春晚落户岳阳。促进文旅深度融合,成功举办纪念屈原逝世2300周年、湖南红色旅游文化节、市旅游发展大会等活动,第四届省旅发大会将在岳阳举办。

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和安全底线工作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20件省市重点民生实事全面完成。扎实做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持续推动6812名建档立卡渔民转产就业落地落细,其中有就业意愿的4130人已全部实现转产就业。着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质量得到明显提升,岳阳学院项目已完成一期工程。加快建设健康岳阳,省第三人民医院落户岳阳,市中心医院加快建设。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维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着力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加快推进城市更新、渍水点整治、海绵城市建设,岳阳荣膺中国“十大秀美之城”。

全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坚守“隐性债务不新增、风险事件不发生”的工作底线,积极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推进高息债务置换攻坚,全市累计化债443.5亿元,债务风险总体平稳可控。开展危化品、非煤矿山、道路交通、建筑施工、城镇燃气、农村自建房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1—11月各类生产安全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6.5%、15%;成功应对15轮强降雨。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友阿国际项目复工等一批信访积案较好化解,“群英断是非”工作法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岳阳连续两届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成功创建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

八、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持续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坚持政治建设统领地位。落实加强政治建设“十二”,常态开展“一考察两调研”,抓好巡视反馈问题整改,完成八届市委第四、第五轮常规巡察、园区专项巡察、12个乡镇和村(社区)党组织提级交叉巡察。加强常委会自身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落实“三重一大”集体决策、重大事项请示报告等制度。

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召开全市组织工作会议,树立好干部标准,突出重品德、重才干、重基层、重实绩、重公认,实施年轻干部强基、赋能、优配“三百工”,一批在项目建设、改革开放、乡村振兴、生态治理、安全稳定等中心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

着力夯实基层基础。深化“四亮创建”主题活动,开展“十佳乡镇党委书记”“百佳村党组织书记”评选表彰,全省首个新时代农民培训学院揭牌,扎实开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全市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党组织“两个覆盖”提质增效,自贸片区“一核三链”党建模式、与湖北毗邻地区“一江两岸”区域党建合作形成品牌。

持续深化正风肃纪反腐。深入推进清廉岳阳建设,出台市县纪委监委对同级领导班子和“一把手”监督的有关文件,开展集体谈话和廉政谈心谈话,认真落实派驻机构与驻在部门党组(党委)定期会商制度,持续传导监督压力;扎实开展“两带头五整治”纠风防腐、“三湘护农”、整治“靠企吃企”等专项行动,深入整“打牌子”“提篮子”等问题,坚持“三不腐”一体推进,严肃查处了一批典型违纪违法案件,形成有力震慑。

市委常委会认真履行党管武装职责,严格落实党委议军会、“军事日”等制度,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大力支持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推进重点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扎实做好退役军人事务工作,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和省级双拥模范城创建,不断巩固和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稳定经济增长的压力不小,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困难较多;发展质效还不高,产业集聚配套偏弱;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资源环境、安全生产、政府化债、金融、房地产等领域风险不容忽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任重道远。对于这些问题,市委常委会将发扬斗争精神,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也恳请同志们对市委常委会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我们将认真听取、积极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