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自然环境

来源:本室 日期:2025-07-15 02:23

【地理位置】岳阳市位于湖南东北部,素称“湘北门户”。地处北纬28°25′31.65″~29°51′6.23″,东经112°18′33.13″~114°09′11.64″之间。东邻江西省铜鼓县、修水县和湖北省通城县,南抵湖南省浏阳市、长沙县、望城区,西接湖南省南县、沅江市、安乡县,北接湖北省赤壁市、洪湖市、监利市、石首市。市东西横178.185千米,南北纵长158.08千米。土地总面积1.5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7.05%。

【地质地貌】岳阳拥有山地、丘陵、岗地、平原、水面5种地貌,丘陵与平原是构成地貌的主体。地势东高西低,呈阶梯状向洞庭湖盆倾斜。东部是连绵起伏的山岳地带,中部以岗地丘陵为主,西部是河湖冲积的平原。山地最高海拔1600.3米,最低海拔23米。平原面积38.78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26%;丘35.78万公顷,占24%;岗地26.8万公顷,占18%;山地23.8万公顷,16%;水面23.8万公顷(其中,东洞庭湖面积7.6万公顷、横岭湖面积4.3万公顷),16%。东部是由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的中山、中低山和低山组成的山岳地带,统属罗霄山脉,海拔500米以上的山峰有141座。连云山为境内第一高峰,属罗霄山脉,全脉1000米以上的山峰10座,山脉面积639平方千米。幕阜山属江西大庾岭山系,主峰海拔1595.6米,全脉1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2座,山脉总面积1232.5平方千米。另有著名山峰包括平江县的福寿山、梧桐山,临湘市的龙窖山、五尖山,岳阳县的大云山、相思山、麻布大山,汨罗市的玉池大山、智丰山、神鼎山,湘阴县的鹅形山、

青山庵,华容县的天井山、桃花山等。石牛寨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平江县。

【水文】岳阳水系发达,湘江和资水、汨罗江和新墙河、华容河和藕池河分别从南、东、北三面汇入洞庭湖,经城陵矶注入长江。境内长江堤岸线163千米。

河湖。总面积约2583平方千米,占市域总面积的17.2%,有长度5000米以上的河流273条,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的河流27条,流域面积2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2条,分别为汨罗江和新墙河,10平方千米以上的湖泊9个,水库1572座。南湖龙山段、汨罗江汨罗段,华容县严家河、临湘市黄盖湖、湘阴县东湖、汨罗市兰家洞水库,平江县汨罗江汉昌段、君山东西干渠,铁山水库、东风湖、白杨湖、南北干渠、东山水库、龙源水库入选全省“美丽河湖”,有8条水体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建设。湘阴县燎原水库、华容县华一水库和临湘市黄盖湖被评为省级水利风景区。

湿地。总面积24.47万公顷,占全省湿地面积24%,约占全市国土面积16.29%,保护和规划范围19.10万公顷,湿地保护率77.28%。列入湿地管理有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洋沙湖一东湖、汨罗江、新墙河、东湖、黄金河和白泥湖等6个国家湿地公园,黄盖湖和横岭湖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

水资源。至年底,全市大型水库蓄水总量3.67亿立方米,比20225.8%。87.26米,蓄水量3.6593亿立方米,比历史同期均值水位88.47米(蓄水量4.0687亿立方米)蓄水量减少10.06%。全市地表水资源量96.3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23.5亿立方米。全市50个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监测达标率96%,达到或优于Ⅲ类标准的水质断面比例84%;长江岳阳段水质达标率100%。

【自然资源】岳阳发现矿种49种,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35种,其中,能源矿产3种,金属矿产22种,非金属矿产9种,水气矿产1种。列入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有27种。

土壤。岳阳有8个土类、21个亚类、76个土属、222个土种、357个变种。其中,红壤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52.1%,其次为水稻土、占25.2%,潮土占15.7%,另有紫色土、山地黄壤、菜园土、黄棕壤、山地草甸土,占7%。受成土因素影响,自然土壤自东向西水平分布为:以药姑山、幕阜山、连云山为主体的中山区,以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为主的土区,中山区附近的低山、丘陵以黄红壤、山地黄壤为主,京广铁路两侧、华容县桃花山及环湖岗地之区,以红壤、河潮土为主,西部平坦湖区为湖潮土地带,水稻土自东向西逐渐增加,主要集中在西部平原和中部低丘、岗地,耕型湖潮土、紫潮土、河潮土、第四纪红土红壤等旱土,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以及中部低丘岗地,菜园土集中于城市郊区周围。

植物。岳阳属中亚热带阔叶林带区,同时具备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明显特征,幕阜山及连云山区天然针阔叶林植被群落和君山岛繁杂的刚竹属植被类群,是全省重要的天然物种基因库之。森林覆盖率38.21%,有野生及栽培植物种类2000多种,树木种类有95科、281属、800多种,其中,以壳斗科、杉科、松科、樟科、木兰科分布最广。主要林木有银杏、南方红豆杉、水杉、伯乐树、闽楠、樟树、厚朴、杜仲、香果树、鹅掌楸、金钱松、喜树、凹叶厚朴、香榧、福建柏等。

野生动物。岳阳野生动物有以洞庭湖为核心的湿地生态类型(水禽为主),以幕阜山、药姑山为核心的森林生态类型(兽类为主)。境内脊椎动物23目84科近600种。其中,有麋鹿、黄腹角雉、金雕、白鹤、白头鹤、东方白鹳、黑鹳、大鸨、中华秋沙鸭、白尾海雕、江豚、穿山甲、灰鹤、白枕鹤、虎纹蛙等国家级保护动物。2023年,东洞庭湖保护区越冬季监测到水鸟184794只,东洞庭湖野生麋鹿种群数量约289头。

(卞部)

【气候】岳阳市属于东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具有光热资源丰富,雨量充沛,山区略多湖区,生产季节光热水基本协调,四季分明,春秋多变等特点。2023年,全市年平均气温18.5℃,较常年偏高1℃,自1952年以来有连续记录以来最高值,年内最高气温38.6℃,最低气温-5.4℃,冬季气温前冷后暖,春季出现连阴雨、五月低温,夏季高温时间长,秋季出现寒露风。年平均降水量1176.2毫米,较常年偏21%,汛期降水空间分布不均,但时间分布均匀,雨季开始时间偏早,出现端午水显现雨水集中期。

年平均日照时数1566.4小时,较常年偏少3%,出现多段连阴雨。

岳阳市主要天气气候事件有:年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最高气温均创历史新高;2月上旬持续连阴雨结束罕见夏秋冬连旱;倒春寒、五月低温、寒露风连番登场;6月中旬的“端午水”强显雨水集中期;汛期降水均匀但偏少,湖区水位汛期反枯;高温出现早,盛夏高温热浪时间长;气象干旱形势较平稳;年首年末冷暖大逆转,强寒潮带来低温雨雪冰冻。

根据湖南省地方标准《气候年景与旱涝年景评估方法》评定,2023年岳阳市气候年景等级为一般3级),干旱年景评定为大范围一般干旱(3级),洪涝年景评定为基本无涝或局地洪涝(1级)。

气温创历史新高。全市年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0℃,创自1952年以来有连续记录以来最高值,近三年频创新高。1—12月各月气温持续偏高,为1952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首次,其中,1月(偏高2.0℃)、3月(偏2.1℃)、4月(偏1.1℃)、9月(偏高1.2℃)、10(偏1.4℃)11月(偏1.3℃),偏高幅度均超过1.0℃。

全市年平均最低气温较常年偏高0.7℃,为历史第2高值。各县(市)年平均最低气温较常年偏高0.2℃~1.2℃。全市年平均最高气温较常年偏高1.3℃,创历史新高值。

年首冷暖逆转现低温雨雪。1月全市气温呈显著的阶段性特征,上、中旬明显偏暖,下旬持续偏低。受强冷空气影响,14日,北部县市普降中到大雪,南部县市小到中雪;全市平均风力6级,最大风力23.1米/秒;城区最低气温-1.1℃,山区最低气温-7.2℃;城区最大积雪深度3厘米。

连阴雨。年内全市出现3段连阴雨天气过程。2月2—13日,全市平均总降水量79.2毫米,较常年同期偏1.8倍;平均总日照时数0.0小时,较常年同期偏少35.2小时。此段连阴雨结束自2022年开始的罕见夏秋冬连旱。3月16—25日全市平均总降水量117.7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多1.8倍;平均总日照时数0.9小时,较常年同期偏少30.2小时。9月20—27日全市平均总降水量10.4毫米,平均总日照时数1.8小时。

倒春寒。春季全市气温阶段性明显,出现2次倒春寒天气过程。317—26日全市平均气温10.2℃,较常年同期偏低2.2℃。各县(市)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低1.9~2.7℃,且均较前10天偏低,除平江外,其余县(市)为轻度倒春寒标准。

4月22日—5月1日,全市平均气15.9℃,较常年同期偏低4.0℃,各县(市)平均气温15.3~16.4℃,较常年同期偏低3.7~4.3℃,且均较前10天偏低,达到中度倒春寒标准。

五月低温。5月6—10日,全市平均气温18.7℃,较常年同期偏2.8℃,湘阴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20℃,达到轻度“五月低温”标准。由于“五月低温”持续时间不长,且出现的范围不大,对稻、蔬菜等作物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不明显。

寒露风。9月2126日各县(市)平均气温19.8~21.7℃,总降水量4.9~14.2毫米,总雨日2~6天,最低日平均气温18.7℃(湘阴,22日)。平江晚稻种植区21—25日出现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3.0℃的轻度寒露风灾害,其余各县(市)晚稻种植区21—26日出现连5~6天日平均气温低于22.0℃的轻度寒露风灾害。此次寒露风主要影响未齐穗的晚稻和部分再生稻。

气象干旱形势较平稳。2月前半月全市出现持续阴雨寡照天气,降水较同期异常偏多,2月8日评估显示全市气象干旱解除。始自2022年的夏秋冬连旱过程持续215天2022年7月8日至2023年2月7日)结束,期间各县(市)出现轻旱以107~195天,中旱以上81~158天;重旱以上除湘阴38天外,其他县(市)79~130天;特旱湘阴3天,岳阳19天,其他县(市)35~61天。

2023年出现多段阶段性气象干旱过程,由于降雨时间分布较均匀,多分散性、对流性降雨,干旱形势总体较平稳。5月下旬全市气象干旱开始发展,6月中旬达到峰值,“端午水”后得以显著缓解,7月上旬后期再度发展,7月末至8月初受台风“杜苏芮”外围云系影响,出现一次降水过程,部分县(市)大到暴雨,气象干旱明显缓解,8月中旬再度发展,8月下旬初和下旬末降水过程后气象干旱进一步缓解,9月上旬开始气象干旱再度发展,至10月中旬升温明显,干旱加重,11月中旬旱情基本解除。气象干旱过程最严重时期出现在10月下旬,全市干旱面积14754.50平方千米,其中,轻旱、中旱、重旱、特旱面积分别423.75平方千米、3324.25平方千米、8240.50平方千米、2757.75平方千米。

强降水、洪涝和雨水相对集中期。全市出现暴雨过程16次,国家气象观测站出现暴雨20站次,均出现在汛期且分布较均匀,4月3次,5月2次,6月4次,7月4次,8月2次,9月1次。局部地区出现洪涝,6月13—22日全市有13个站达到轻度气象洪涝标准,主要分布在岳阳楼区、云溪区和临湘市;云溪区的文桥和长岭街道金星站2个站达到中度气象洪涝标准。暴雨洪涝造成华容县、君山区、经开区、云溪区、岳阳楼区、临湘市部分乡镇受灾较严重。各(县)市雨季开始时间3月17日。岳阳6月13—22日,临湘6月30日—7月10日,汨罗和平江7月24—8月2日进入雨水相对集中期。全市出现9次区域性暴雨过程,其中,6月18日、30日的降水过程综合强度等级为“较强”,其余均为“一般”。

高温热浪时间长。年内全市出现首个高温日为临湘在4月17日出现日极端最高气温35.5℃,5月27—29日各县(市)出现1—3天的高温日。全市年平均高温日数34.7天,较常年偏多10.4天。全年出现3段区域高温过程:7月6—13日,全市出4~8天日最高气温≥35℃的高温天气,过程最高气温38.6℃,笼罩面积超过14106.75平方千米,除华容外,各县(市)均达到轻度高温热害标准。8月2—12日高温过程达到区域性高温过程标准,持续时间11天,平均高温强度36.99℃,过程最高气温44.7℃(羊楼洞水库),平均高温影响范围11108.66平方千米,综合强度等级为“较强”。815—20日高温过程达到区域性高温过程标准,持续时间6天,平均高温强度36.65℃,过程最高气温42.7℃(步仙),平均高温影响范围11940.21平方千米,综合强度等级为“一般”。

(覃鸿)

【区位交通】岳阳倚长江,抱洞庭,与鄂、赣两省毗邻,处武汉、长沙之间,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通南接北、纵横交错、通江达海。城陵矶港是国家首批开放的外贸港口、湖南唯一通江达海港口、长江八大深水良港之一,是长江中游综合交通运输的重要枢纽,是继重庆、武汉之后,长江中上游第三个百万标箱港口。京广高速铁路、京广铁路、杭瑞高速公路、京港澳高速公路、许广高速公路、武深高速公路、平益高速公路经过市境,辖区内有三荷机场。2023年,岳阳火车站和岳阳东站到发旅客1488.78万人次,公路客运量1481.32万人次,水运客运量9.59万人次,民航客运量62.85万人次。

(卞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