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业
来源:本室 日期:2025-07-15 02:56
【概况】2023年,岳阳市水产品养殖面积8.53万公顷、水产品产量57.36万吨,产量居全省第一位,同比增长4.98%,渔业产值166.10亿元,渔业工业产值47.56亿元,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72.29亿元,渔业经济总产值285.95亿元。稻虾养殖面积6.8万公顷,小龙虾养殖总产量14.61万吨,同比增长6.25%,养殖产值37.7亿元。水产苗种产量107.3亿尾,其中,小龙虾育苗1.13亿尾。以鲈鱼为代表的特种水产养殖增长强劲,养殖面积1200公顷,产量2.62万吨,养殖产值3.6亿元;鳜鱼产量4125吨,养殖产值2.8亿元。
【渔业发展】2023年,岳阳市争取渔业发展资金8861万元,推进君山、屈原、临湘集中连片绿色循环发展试点整县推进项目,9个池塘改造及尾水治理项目,9个设施渔业项目,1个渔业信息化项目建设,池塘生态化改造及尾水治理面积1638.33公顷,提升池塘渔业生产潜力30%,夯实水产养殖产量增长点。全市现有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场35家,君山渔业集团获评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岳阳县鸿图水产养殖有限公司申报全国现代设施渔业创新引领基地,26家企业确定为农业农村部渔业健康养殖技术推广“五大行动”骨干基地。临湘、华容为农业农村部稻渔(虾)综合种养健康养殖示范县。云溪白泥湖河蟹获富硒产品认证,全市获认证的“三品一标”产品中,水产品45个。全市水产品加工企业58家,其中,国家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5家、市级21家,年加工能力12.95万吨,产值34.84亿元。建成华容、君山小龙虾加工产业园、临湘蛙类加工特色产业园、海吉星水产专业批发市场。
【休闲渔业】2023年,岳阳市有休闲渔业农庄852家(其中,国家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7个),年接待总人数155万人次,产值15.02亿元。临湘市打造“中国浮标特色小镇”,浮标行业市场主体1400家,电商主体500家,从业3.5万人,年产浮标近2亿支,产值40亿元。浮标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产品畅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2023首届“中国·临湘浮标文化节”,参观企业、客商、网红、钓友、游客上万人次。
【设施渔业】2023年,岳阳市开展设施渔业发展调研,拓展项目空间,探索水产工厂化循环水养殖。从渔业高质量发展补助资金中拿出900万元,在现有25家工厂化养殖企业选定9家实施设施渔业项目资金补助,引入社会资本1.8亿元,建成养殖车间8.7万平方米,养殖水体6.9万立方米,35家工厂化循环养殖企业,从事鲈、鳜、对虾、鳗、鳕等名特优苗种和成鱼养殖,年产苗3640万尾,成鱼1120吨,产值5559万元。组织开展到海南省、广东省、湖北省和湖南省常德市、永州市考察学习渔民转产转业和工厂化养殖先进经验,向市委、市政府提交《关于海南、广东两地工厂化养鱼和渔民转产转业考察调研情况的报告》,出台《岳阳市现代设施渔业建设专项实施方案》,向省委提交《中共岳阳市委关于贯彻落实省委书记沈晓明工厂化养鱼和渔民转产就业指示精神情况的报告》。
【长江江豚及水生生物保护】2023年,岳阳市常态化开展保护区日常巡查、救护和管理。针对洞庭湖持续低水位现象,在长江江豚主要活动区域坚持每天开展1—2次巡湖活动,如实记录、掌握保护区内长江江豚及水产种质资源活动状况。除常规发放宣传资料进行宣传外,采取开通抖音账号、发送短信、联合媒体及环保志愿者进学校、进社区等宣传,营造良好的水生生物保护氛围。开展水生生物资源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显示,洞庭湖水生生物资源有所恢复。在长江江豚栖息活动水域开展增殖放流活动,针对性放流小型鱼类,缓解枯水季长江江豚索饵压力,放流鱼112万尾,其中,中华胭脂鱼1万尾。联合执法部门开展打击非法捕捞行动,同时利用技术手段支撑相关执法部门活动,核查、核准非法捕捞案发地是否在保护区范围,全年出具证明文书40多份。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项目“东洞庭湖长江江豚等水生野生动植物生态修复工程”;申报“东洞庭湖高山望长江江豚栖息地生态修复项目”,修复长江江豚重要栖息地、拓宽活动区域,加强保护区范围涉水涉渔项目管理。
(张 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