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研
来源:本室 日期:2025-07-15 11:25
【水稻科研】2023年,市农科院水稻所完成长江上游中籼迟熟优质香稻川种优油晶(国审稻20232008)等3个水稻新品种审(鉴)定,君玉A、华兴A通过省级鉴定。盛泰优626(CNA20211002735)、川种优油晶(CNA20211003939)等2件获植物新品种权,晚籼迟熟诚优464获评湖南省二等优质稻。全年区、预试参试品种15个次,其中,国家级区试品种6个次,省级区试品种4个次,省级预试品种5个次。自主选育的镉低积累晚籼品种“岳州一号”“岳州玉占”低镉特性稳定,其中,晚籼迟熟品种——岳州一号晋级国家区试续试。申请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4项,发表研究论文9篇。种植各类材料1.3万多份,育成中稻苗头组合6组,晚稻苗头组合7组。共建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完成绿色优质高效水稻新品种培育与示范、水稻优质丰产高效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研发与示范、重金属镉污染稻田综合治理试验示范等示范基地9个,面积118公顷;申报项目10多项,完成线上线下培训、技术指导32场次,开展线上直播35场,发布水稻科普视频183条。
【经济作物科研】2023年,市农科院承担省油菜产业技术体系植保岗位专家、省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岳阳试验站、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保护利用等项目4个,新增省自然科学基金、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华容芥菜现代化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课题2项。开展辣椒与粮食作物的间作轮作等技术进行项目试验,油菜菌核病、根肿病抗性鉴定研究,芦笋与兴安天门冬、黑龙江野生资源、青海野生资源、云顶村野生资源、武竹和云南大天冬等野生资源的种间杂交,种间杂交完成40多个组合的授粉工作。承担湖南省现代农业(蔬菜)产业技术体系湘北试验站任务,完成高品质辣椒(春提早)高效栽培技术及小型害虫绿色高效防控技术示范等5项技术集成与示范工作。承担省重点项目《华容芥菜现代化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在华容县开展芥菜穴盘育苗技术试验研究和鲜食芥菜品种引进示范工作,建立3个百亩以上技术示范基地。在湘阴樟树港开展樟树港辣椒与粮食作物轮作模式试验。发表论文1篇,集成技术1项,申报新型实用专利1项。
【测试所科研】2023年,市农科院测试所完成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下达的DUS测试任务、湖南省农业农村厅下达水稻和油菜区测试任务、国家农技中心下达的水稻和油菜国家区试任务及镉低积累特殊水稻品种通道区测试任务。全年各作物测试社会委托数量增加至533个,委托经费近140万元。全年对1029个品种进行测试(不包括近似品种与标准品种),出具报告472份,其中,水稻报告384份,南瓜报告24份,油菜报告6份,紫苏报告10份,莲属报告43份,山药报告2份。全年区试完成105个组别1200个品种的试验任务。申报省自科基金——区域联合项目《中国荷花种质资源的收集评价及核心种质构建》和省科普基地项目《湖南省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和测试科普基地》。承担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水稻智能考种平台委托测试评价》项目。全年发表论文2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编写操作规程1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3项。
【水产科研】2023年,市农科院水产所继续承担省水产产业技术体系岳阳试验站工作和鲈鱼种质创新与示范推广项目,新承担岳阳市铜鱼生物学繁殖与人工繁殖研究项目,并与2家企业联合开展2项横向合作项目,总项目经费230万。开展鲈鱼规模化繁育技术及池塘高效养殖模式研究、澳洲淡水龙虾池塘养殖试验、乌苏里拟鲿与黄颡鱼养殖效益比较试验、饲料鳜养殖技术研究以及小龙虾繁养分离技术推广,并开展洞庭湖土著鱼类铜鱼的调查与研究探索。与岳阳县中洲苗种场合作,以单定产,全年生产和销售常规水产苗种3亿尾,名贵水产苗种1500万尾,组织提供洞庭湖水生生态资源修复鱼类人工放流苗种5万千克;在临湘市、云溪区示范推广“稻田小龙虾繁养分离模式”133.33公顷,平均亩产稳定在160千克左右;澳洲淡水龙虾繁殖与养殖技术获得成功,采取室内全程不换水加温保温仿生态自然繁殖技术,成功培育繁殖澳龙苗种60万尾,并利用1.33公顷水面成功开展养殖试验,亩产量140千克~150千克左右。鳜饲料驯化试验取得阶段性成果,驯化率超过80%。2023年项目组鲈鱼优质亲本保有量超过8.5万千克。由于市场行情影响,项目组根据市场销售情况,确定生产计划,培育和销售水花10亿尾、大规格苗种2500万尾,全省推广鲈鱼养殖面积基本稳定在2000公顷左右。全年发表学术论文4篇,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与企业合作申请专利2项;深入一线开展科技培训3次,受训人数超过200人,开展现场技术指导、服务20多次,通过“科教云平台”开展线上服务60多次,科技指导基本覆盖全市各县、市、区,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畜牧科研】2023年,市农科院畜牧所完成省农业农村厅项目《畜禽种质资源开发与利用》《平江湘东黑山羊保种场》、市科技局项目《岳阳市滨湖水牛保种群建设》、中科院亚热带所项目《秸秆饲料化产品研发与高值循环农业模式构建》之稻草源全价饲草产品饲用价值评价(滨湖水牛)课题,全年争取项目资金50万元;同时完成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滨湖水牛性能测定组群和现场测定》任务、省农业农村厅种业处《2022年度滨湖水牛种质资源普查与保护》、市科技局2020年度基础研究项目《滨湖水牛种质资源保种关键技术研究》(基础研究第14项)及省重点研发项目《洞庭湖区芦苇资源生态高值利用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40公顷芦苇饲料化试验验收工作。收集、整理滨湖水牛有关数据与资料,协助省畜牧兽医研究所完成《滨湖水牛地方志》编撰工作。全年普查及鉴定滨湖水牛240头,技术服务60次,现场为农户解决生产难题18个,举办技术培训6场,培训人员480人次,取得发明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3篇。
【农业环保】2023年,市农科院农环所实施农业环境课题试验23个,其中,国家农业环境数据中心重点任务5项、国家“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试验4项、农业农村局重点示范项目2项、长期定位试验9个、盆栽试验3个。全年争取各项科研经费85万元。联合中国农科院环发所申报农业农村部“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和中国农科院“杰出科技创新奖”各1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选派1名科技专家到县市区进行早稻集中育秧指导;派遣1人作为省级包片专家对全市土壤普查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工作;开展低镉水稻新品种示范和常规技术模式集成和示范,编制重金属污染耕地安全利用技术答疑手册;在汨罗市桃林寺镇亦仁村召开技术培训会,推广坡耕地协同降酸方法和技术。依托“国家农业科学农业环境岳阳观测实验站”平台,国家和省级科研院所农环类专家前来指导交流100多人次。承接中国科学院南土所、中国农科院环发所、中国农科院区划所、湖南省农科院、湖南农大等单位课题试验15项。发表学术论文5篇,其中,SCI论文2篇,出版国家农业环境岳阳观测实验站数据集1部。
【农技体系建设】2023年,市农业农村事务中心负责全市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农民教育培训和植保植检体系建设。重点强化县乡两级农技推广、植保植检工作力量,为粮食安全生产保驾护航。指导县市区争资争项,全年争取各类农业项目资金2380万元。支持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6个,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95%以上,培育农业科技示范主体939个;脱产培训基层农技人员386人次,招录特岗生67名,省级本科17名,市级专科50名,安置特岗生61名,建设田间学校示范校一批。乡镇农技站推广服务水平有所提升,科技示范主体对周边农户特别是脱贫户的辐射带动能力有所增强,全市农技推广、农民教育培训和植保植检体系服务能力与水平持续增强。
【农科技术示范】2023年,市农业农村事务中心发布26个水稻主导品种和6项市级主推技术,编制11项技术规程,组织3期全省早稻集中育插秧培训,加快推进水稻当家品种和新技术推广应用,提升单产,提高水稻生产效益。开展优质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示范、主要农作物农药减量与绿色防控技术示范、稻田+模式示范、综合种养技术示范、农机维修与培训示范、水稻高产高效技术集成试验示范、水产养殖“零排放”圈养绿色高效养殖技术示范等技术示范点创建、陆基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示范点创建,在全市范围建设示范点17个,示范带动推进主推技术应用,提升全市农业生产科技水平。
【“三农”培训】2023年,市农广校开展水稻种植、特色水产养殖、蔬菜种植、稻虾种养、农机技能、新农商带头人等培训班45个,分类分层培育高素质农民3150人,其中,经营管理型主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带头人1260人,农村创新创业者140人,种养加技术能手560人、农机作业操作手(植保无人机职业飞手)630人,新农商带头人(含益农社信息员)490人,乡村治理与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70人。制定岳阳市基层农技特岗生定向培养计划(2023—2025)和岳阳市非农专业在编农技人员培训计划(2023—2025),并组织实施。承办4期“农广助农”产业领军人才培训班,累计培训产业领军人才290多人次;承办6期机关业务培训,累计培训基层农机人员和农民500多人次;组织农民田间学校开展实用技术培训班2期,培训农民120多人次,为全市乡村振兴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张 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