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深化改革

来源:本室 日期:2025-07-15 04:29

【概况】2023年,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推进9大领域138项改革,开展“城市管理”“事权属地管理”“职教集团综合改革”等专题调研5次,深入各县市区和50家市直改革牵头部门单位、60多个现场点督导推进,形成调研报告、改革简报等材料10多篇。组织改革优秀案例评选,两个案例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数量位居全省第一位,“三资”改革获评2023年国家治理创新经验典型案例。

【经济领域改革】2023年,市委深改委经济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承43项改革任务。深化财税金融改革,推进“三资”运作改革,在全省首创“三资”清查处置与改革工作,走在全国前列。《“三资”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的岳阳创新》获2023年国家治理创新经验典型案例。君山区运用“三资”运作改革,创建生态渔业集团,《盘活“水资源”做强“水经济”打造生态渔业高质量发展“新样板”》入“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健全财金集团运行机制,做大做实市财金集团资本金,构建“财金+金融”的联动格局。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机制,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总数首次突破2000家,排名全省第二位。完善以亩均效应为导向的园区考核机制,出台2023年全市“五好”园区创建考核办法》,明确园区个性化、差异化的年度亩均考核指标。全年全市产业园区亩均税收23.79万元,同比增长10.41%,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亩均税收全省排名第一位。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强化人才、平台、技术、产业四大要素支撑作用,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全力赋能科创平台建设,省“四大实验室”齐聚岳阳,跻身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市行列。全年全市净增高新技术企141家。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开展新一轮国企国资改革,出台《关于推动建立全市国资监管大格局的通知》《关于进一步规范市属国有企业投资决策和监督程序的通知》等文件。严格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小微经营主体发展系列政策措施,成立市民营企业服务中心,深化政务服务“十办”改革、市场监管改革、“证照分离”改革等工作。全市实有经营主体数增长12.6%。大力实施自贸试验区岳阳片区提升战略,自贸片区86项改革任务均落地实施,其中,2项制度性成果获国家部委推介。岳阳经开区、岳阳高新区、临湘高新区、华容高新区获批湖南自贸试验区协同联动区。进一步主动服务密接“强省会”战略,制定《岳阳市服务融入“强省会”战略推进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2023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实施月调度、季总结,以推进乙烯炼化一体化为代表的重大项目建设落实“强省会”战略。

【农业农村改革】2023年,市委深改委农业农村改革专项小组承担12项改革任务。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初步建设,市级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建成并运营,全市完成交易406笔、成交总额1.9亿元。稳步推进全国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汨罗

市盘活闲置宅基地、农房等405处,投产“家门口就业”项目78个,带2553人就近就业,为农民直接创收近1亿元。全国农村宅基地改革现场会在岳阳召开,宅基地管理经验全国推介。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贷联动等投融创新机制,全市落实高标面积9627公顷,117家投融资创新主体参与,吸引社会资本1.5亿元以上。省、市两级备春耕暨高标准农田建设现场会在汨罗市召开,央视多个频道专题报道“小田改大田”的改革探索。探索建立基“多长合一”工作机制,在全省率先开展“三长合一”工作改革试点。持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出台《持续深化综合改革实施“强基强能”工程推动“两个到户”打造全省全国亮点品牌工作方案》和《“强基强能”基层示范点创建方案》,开展基层社示范社创建,建设并运营岳阳市农村电商平台。市供销社作为唯一市级社代表在全国供销会议上作典型经验发言。创新乡村治理体系,持续开展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试点,汨罗“客货邮融合+电商物流+一村一品”服务品牌项目入选全国第四批农村物流服务品牌。推进婚俗改革试点,平江县和华容县开展对天价彩礼、大操大办等不正之风的整治,发挥农村红白理事会的引导和监督作用。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2023年,市委深改委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任务14项。深入推进岳阳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围绕三大示范方向,探索大江大湖和重化工地区生态环境协同保护治理新路子,连续5年长江岳阳段水质优良率100%,东洞庭湖水质达标率100%。推动山水林田湖草沙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君山区华龙码头专项整治和屈原区东古湖环境整治入“湖南省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岳阳县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案例和湘阴县横岭湖省级自然保护区生态修复案例获湖南省第二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优秀案例。深化林长制改革,出台《2023年林长制在岳阳十大提升行动方案》,创新设立“一长四员一队”护林机制和“林长+湿地”管理模式,基本建成“天、空、地、人”立体化的预警监测体系,在全省打“林长制看岳阳”品牌。稳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制定《岳阳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和工业、交通等重点领域子方案,新增30家企业园区创建国、省绿色制造体系,沿江35家化工生产企业提前完成关停搬迁。完善污染防治攻坚考核约谈四项机制,组织约谈10次、37人次,成效明显。全市突出环境问题整改“清零”歼灭战、岳阳楼区东风湖治理和华容饮用水源地整治获评全“夏季攻势典型案例”。深化生态保护补偿制度改革,加快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转换,君山湿地碳汇开发成为全球首个达到国际标准的淡水湿地修复项目,静态收益400万元;平江建立全省首个GEP核算制度体系,建立总投资145亿元的示范项目库,进一步明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发展路径。

【民主司法领域改革】2023年,市委深改委司法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承担14项改革任务,民主法制领域改革任务3项。推行“群英断是”基层社会治理模式,全市民事、行政诉讼案件数和万人起诉率初现下降拐点,社会持续保持和谐稳定局面。“群英断是非”工作法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优秀创新经”和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开展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试点,办理涉案企业合规案件17件,有关做法在全国检察机关涉案企业合规改革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完善政协民主监督和委员联系界别群众制度机制,创新“五项机制”,探索“五种形式”,强化“五大联动”,充分调动各级各界政协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民主监督实效。专项民主监督工作获评全省政协履职创新案例一等奖。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支持配合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

士推行专项民主监督工作机制,成立工作专班,组织召开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协商座谈会、相关单位会商会等。印发《岳阳市贯通多种监督方式提升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实效工作机制》,进一步提升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实效。

【社会文化领域改革】2023年,市委深改委社会体制改革专项小组承担25项改革任务,文化体制改革任务4项。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推进学前教育体制改革,出台《岳阳市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2023—2025年)》,继续提“两个占比”,提质“童升工”。深入推进“双减”改革,出台《岳阳市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设置与管理标准》,开展专项清理行动。深化职业教育集团改革,推动职业教育人才链深度嵌入全市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打造产教融合特色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经验被《中国教育报》专题推介。就业创业机制不断完善,完善重点群体就业帮扶机制,出台《岳阳市退捕渔民帮困解难实施方案》,确保有就业意愿未就业渔民实现动态清零。建立订单式培训以及定向定岗培训制度,根据企业需求依托院校、企业培训中心开展订单式以及定向定岗培训。社会保障制度不断优化,出台《全市社会保险经办业务流程》《全市劳动能力鉴定、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鉴定程序》等制度,健全社保基金安全监管体系。完善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完成残疾儿童康复救助2185人,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450户。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岳阳市城区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健康岳阳体系逐步建立,深化医保支付方式,出台健全DIP相关试行规程制度、结算办法,建立完善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执行成效的监测评价机制,做到常住人口基本医保参保全覆盖,村卫生室全部开通门诊报销。完善多元供给托育服务体系,出台《岳阳市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出台《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文化内涵挖掘、景区景点建设、全产业链打造、全民旅游宣传、管理服务提升五大行动。全市在建文旅项目60个,完成投资52.77亿元。持续举办洞庭渔火季、纪念《岳阳楼记》诞生“岳阳楼”等品牌节会活动,激活文旅消费和夜经济发展。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出台《关于加强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

【党建领域改革】2023年,市委深改委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小组承担14项改革任务。深化“四亮”主题活动,印发《“四亮”党建赋能评价要点》,大力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强村计划”,打造58个示范基地,持续开展项目比武拉练,村级集体经济村均收入20.26万元。推进“一江两岸”区域党建合作共建,建立《区域党建合作共建常态化联系互商机制》,深化岳阳—荆州区域党建合作,发布涵盖产业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基层治理等领11个创新项目,改革经验被中组部《组工信息》推介。

【人事人才政策改革】2023年,岳阳市构建系统全面务实管用的人才政策体系,编制出台人才发展三年攻坚行动规划,实施“六大专项行动”,开展“四海揽才”、产业“重金纳才”活动,集中引进900多名事业单位硕士以上人才和1.1万名产业人才。实施高校、医院存量高层次人才编制“破冰计划”,为岳阳市中心医院和岳阳市人民医13名存量高层次人才解决编制。优化基层机构编制资源配置,推行县市区总量控制和年度用编计划管理,推动超编的县市区综合运用自然减员、提前退休、置换编制、调整至乡镇(街道)和其他事业单位10多种方式,县市区直行政编制消超任务全面完成。持续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一户一产业工人”培养工程培训职工2192人,“送教下乡”活动培养乡村工匠560名,企业职工岗位技能培训企业职工近1万名。省产改专报3次推荐岳阳改革经验,岳阳绿色化工高新区在省产改协调小组会议上作典型发言。深化县域共青团改革,推动青年发展型城市(县域)全域建设试点,出台《岳阳市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围绕“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内核出台36项具体举措。在改革终期验收中,团岳阳市委被团省委作为全省唯的优秀市州推报至团中央。

【纪检监察体制改革】2023年,市委深改委纪检监察体制改革专项小组任务9项。完善政治监督具体化、精准化、常态化工作机制,开“洞庭清波”常态化监督,全年全市查处生态环保领域问题69件,问责138人,党纪政务处分52人。出台以高质量监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紧盯百万吨乙烯、抽水蓄能电站等省市重大项目开展跟进监督、贴身监督。加强纪巡监督联动,出台《在巡察中加强对“一把”监督的实施办法》,提升“三类监督”质效。完善加强对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机制,出台《市委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市委常委会成员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印发《关于进步加强全市年轻干部日常监督的若干措施》,引导年轻干部扣好廉洁从政“第一粒扣子”。完善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机制,出台《岳阳市纪检监察监督与财会监督贯通协同试行办法》等制度,将财会监督履职情况纳入全面从严治党、巡察、经济责任审计、年度述职等重要内容。构建“1+9+N”的清廉建设格局,打造形成以14个省级、36个市级清廉单元样本培树点和64个廉洁文化示范基地(示范点)为主体的清廉单元建设示范群,举办“家庭助廉团团圆圆”主题活动、首届廉洁家风主题戏曲集中观演等活动,夯实“不想腐”的思想根基。创新农村党员常态化培训机制,组建全省第一家新时代农民培训学院,以“党性教+实用技术”为培训重点,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完善纪检监察队伍监督约束机制,完善派驻监督机制,出台各类制度45项。其中,在全省率先从市级层面为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立规划,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全市纪检监察干部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印发《关于市纪委常委班子自身建设“十个不准”规定》,推动“关键少数”发挥“关键作用”。

(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