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工业
来源:本室 日期:2025-07-16 03:02
【概况】2023年,全市有石化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66家,高新技术企业82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9家,省级“小巨人”企业40家。省级以上智能制造标杆企业、标杆车间3家。年内新投产、新开工、新签约项目57个、70个、68个。绿色化工高新区新签约湖南石化100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万木新材料有机硅有机锂系列产品等59个项目,签约资金496.62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3个;新开工凯美特配套己内酰胺产业链装置尾气回收综合利用、延盛化工10万吨/年挤压大颗粒硫酸铵等59个项目,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5个,总投资175.92亿元;新投产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聚仁化工5万吨/年己内酯、昌德新材料8万吨/年脂肪胺等49个项目,总投资193.98亿元。临湘高新区绿色化工产业园一期160公顷开发完毕,有福尔程、比德、越洋、福瑞、双阳高科、利尔化学、福氢氢能等35个项目签约,其中,竣工投产项目3个:福尔程环保、三智盈科、锦湘豫。
链式发展。完成《高新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现代石化万亿产业发展规划》,形成“1+2+N”规划体系。健全协调推进机制,对产业链实行全周期管理,对重大事项、难点问题实行市县联动、提级办理、顶格协调。
企业培育。培育14家龙头企业和41家重点企业、61家新锐企业,从政策、机制、要素、项目等方面给予最大的倾斜和支持。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32家、新增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9家。开展“金芙蓉”跃升行动计划,推动2家链上企业入选湖南省上市后备资源库。
科技创新。成立湖南现代石化协同创新研究院,与株洲时代新材料、北京化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科研团队开展深入探讨交流,促成特种环氧树脂项目、MOF催化剂中试项目、高流动性尼龙树脂合成与应用项目等科研成果在园区转化。产业链上相关科研机构54个。湖南省热塑性弹性体技术创新中心获省科技厅批复,湖南省化工催化材料中试平台获省工信厅认定,中国工程院印遇龙院士苯甲酸研究基地落地。重点抓好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入库,支持入库科技型企业承担国家和省、市科技计划项目。产业链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3家。组织企业参与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型项目,全年链上企业创新型资金项目30多个。
(朱友德)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2023年,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长岭分公司(简称长岭炼化公司)加快推进一体化发展改革,推进提质增效稳增长,全年加工原料油893.62万吨(其中,加工原油758.32万吨),生产汽油、航煤、柴油产品总量581.85万吨,完成营业收入566.49亿元,上缴税金93.03亿元,实现利润10.97亿元、吨油利润277.79元,利润总额、吨油利润均排名沿江企业第一名,分别排名炼化板块第十名、第十一名,在集团公司党建考核中保A进位,获评炼化企业经济效益优胜单位、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中国石化绿色企业。
转型项目建设加快推进,100万吨/年连续重整装置开工建设,油浆综合利用、渣油FITS加氢、航煤管道等一批“强链延链、固链补链”项目加快落地、中交、投产,特色优势产业初具雏形。科技创新发力提速,建成渣油FITS加氢侧线试验装置,总部“十条龙”攻关项目——LCO制BTX项目完成催化裂化单元适应性改造基础设计,HPPO技术能耗、物耗、环保等方面的竞争力提升,开发预浸油沥青、低标号防水沥青、高标号防水沥青等多个化工新产品新牌号,智能工厂建设提质升级,联合研发的第三代仿生智能巡检机器人投入现场运行,机泵群智能诊断及预防性维护、爬壁机器人水力除锈研究与应用智能制造场景,获评国家2023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
全年未发生上报集团公司事故。始终守牢安全底线,深入推进安全管理强化年行动,抓好HSE体系运行,加快“双防”平台建设,推进风险值管理,强化承包商和直接作业环节管理,对严重违章实施“一停二罚三清退”,不断提升安全总能力。环保质量不断提升,建立环保依法合规排查整治机制,推进“双碳”行动,加快“无废企业”建设,实施污水管网可视化、雨污分流等隐患治理改造。
【推进炼化一体化发展】2023年6月11日,湖南省政府、中国石油集团公司联合印发《关于申请岳阳地区100万吨/年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由储备项目转为规划项目的函》(湘政函〔2023〕67号),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信部申请项目纳规。7月17—18日,受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司委托,《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实施工作小组办公室(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在岳阳组织召开中国石化岳阳地区乙烯项目储备转为规划项目评估会,认为项目方案科学可行,前期工作准备充分,具备储备转规划条件。9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将中国石化岳阳地区100万吨/年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由储备项目转为规划项目的复函》(发改办产业〔2023〕735号),岳阳乙烯项目正式纳规。9月16日,湖南省发改委下发《关于核准中国石化岳阳地区100万吨/年乙烯炼化一体化及炼油配套改造项目的批复》(湘发改工〔2023〕616号),岳阳乙烯项目正式核准。项目总体设计于4月完成编制,7月上报集团公司总部,12月完成炼油配套改造工程总体设计审查。
【岳阳地区炼化一体化改革】2023年4月4日,《岳阳地区炼化一体化改革实施总体方案》及其5个子方案,经集团公司党组会审议并原则通过。4月25日,经集团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5月18日,经职工代表大会投票表决,204名代表参会,全票通过改革方案。5月24—27日,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赵东带队,到岳阳地区两厂开展炼化一体化发展改革专题调研,宣布成立中石化湖南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筹备组,由邬智勇和王妙云任筹备组组长。5月31日,湖南石化筹备组正式运行,召开第一次例会,建立湖南石化筹备组议事规则及例会制度。6月6日,中石化湖南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经岳阳市云溪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核准,完成工商注册登记,取得湖南石化公司营业执照。
【经营效益排名沿江企业第一名】2023年,长岭炼化公司抓好装置平稳运行,高效完成换剂消缺等装置检修,深入推进工艺平稳性、设备完整性体系建设和有效运行,开展装置长周期运行技术攻关,为做大总量创造条件。有力推进一体化运作,优化原油加工安排,打通加氢重油、油浆等物料互供流程,开展百日创效专项行动,优选低价优质原油资源进厂,最大程度提高原料性价比和产品盈利能力。强化成本管控,推进成本优化攻关,搭建弹性成本管控模型,降损降耗增效、税收优惠创效、盘活产提效等工作成果丰硕。全年加工原油758万吨,生产成品油587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62.63亿元、利税99.85亿元、利润总额10.41亿元,经营效益继续保持沿江企业第一名。
(殷智斌)
【中石化巴陵石油化工有限公司】2023年,中石化巴陵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简称巴陵石化公司)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工业大奖各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累计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61项,拥有授权专利508件。被评为中国石化创新型企业。建设中国石化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一批新特产品填补国内空白,SIS、SEBS被评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巴陵石化锂系橡胶生产技术及其催化剂综合技术居世界先进水平;己内酰胺生产技术世界领先,掌握环己酮氨肟化、酯化加氢制环己酮、浆态床双氧水等新一代工艺技术;环氧树脂综合技术居国内前列,率先研发行业领先的环保型环氧氯丙烷新工艺。生产经营。深化炼油一体化运作,优化氢气供应安排,统筹煤炭等原燃料采购,一体化优化创效潜力初步释放。抓好工艺平稳性体系、设备完整性体系建设,强化报警、异常、泄漏等管理,高效完成热电10#炉和8#机大检修、橡胶中控室集中。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出口产品4.2万吨、同比增长26%。深入开展全口径成本管控,推进百日创效专项行动,关键成本要素管控、重点提质增效措施落实落地。争取30万吨电煤长协资源,拓宽化工原辅料采购渠道,采购降本成效较好。加大政策研究力度,争取企业所得税退税、中央生态环境专项资金等政策资金支持。
创新发展。海南洋浦17万吨/年弹性体装置投产运行,上海金山25万吨/年弹性体装置开始设备安装,5万吨/年环保型环氧氯丙烷项目土建交安,17万吨/年高性能环氧树脂项目场平开工。牵头承担总部年度重大科技攻关“高端聚酰胺材料制备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示范”项目,完成万吨级聚己内酯等5个工艺包开发。建立重点化工新材料产品产销研用一体化攻关激励机制,全年开发新特产品23个、产销13万吨。创建湖南省热塑性弹性体技术创新中心,年专利申请总量创新纪录。
安全环保。实施安全管理强化年行动、环保三年行动计划,企业获评湖南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健全项目“责任网格化、管理专业化、行为规范化”安全体系,抓好承包商安全管理,持续压降“双边”作业总量。开展老旧装置隐患、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抓好“双防”平台建设运行,安全风险降值目标有效完成。抓实基层管理人员、“三大员”上岗资格认证,组织技能操作人员上岗能力复核,常态化开展“四不两直”应急演练抽查,基层保安稳运行能力持续提升。强化环保依法合规管理,狠抓污水系统隐患治理,推进“无异味工厂”“无废企业”建设,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减量排放。推进碳达峰行动,通过总部绿色企业复评加强职业危害因素监测,抓好健康体检、健康筛查、高危人员健康服务,创建湖南省健康企业。
(吴 慧)
【省领导调研石化产业】2023年2月21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谢卫江,副省长周海兵一行,在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李永林陪同下,到长岭炼化公司南区装置、炼油二部中心控制室,巴陵石化公司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现场调研,听取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情况汇报,与劳模等一线员工交流。张庆伟强调,要加快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坚定推动绿色发展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
6月27日,省委书记沈晓明到企业己内酰胺搬迁升级项目现场调研,听取企业概况、生产经营、科技创新、发展建设等情况介绍,重点了解年产60万吨己内酰胺搬迁升级项目、年产100万吨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岳阳地区炼化一体化改革等推进情况。湖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谢卫江,副省长蒋涤非陪同调研。沈晓明指出,岳阳地区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很有特色,是湖南省推动存量产业扩能和升级的样板,将全力以赴支持和保障一体化发展改革,推动项目尽快纳规。沈晓明关心新材料发展,指出石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是产业链谋划,企业要发挥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发挥乙烯项目的延链补链强链作用,进一步做好产业链规划,加快往下游延伸、往高端新材料发展。
12月5日,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副省长秦国文一行,到60万吨/年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中控室及装置现场、岳阳地区100万吨/年乙烯炼化一体化及炼油配套改造项目现场调研,听取企业情况汇报,详细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在己内酰胺搬迁项目现场,毛伟明指出,该项目采用具有中国石化自主知识产权、行业领先的新技术建设,实现入园发展,有效破解“化工围江”“化工围城”问题,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毛伟明强调,要以链为媒、聚链成势,全省围绕重大项目加强合作跟踪对接,集小成为大成,实现“链链有湖南、链链有招商”。要抓好产业深度链接、协同发展,把乙烯及下游产业留在本地,与湖南建筑、电气、轻工纺织、工程机械等重点产业结合起来,大力发展聚酰胺、弹性体、聚丙烯、环氧树脂等产业,以塑代钢,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中间环节,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吴 慧 殷智斌)
【中国石化集团公司领导关注石化发展】2023年2月21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李永林到巴陵石化调研年产60万吨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建设,组织召开座谈会,部署项目建设和开车等工作。
3月9日,集团公司外部董事焦开河、陈月明、吴献东、陈壁、潘正义和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党组成员、总会计师张少峰等一行,到巴陵石化公司等驻湘企业调研指导工作。
5月24日,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赵东带队,到岳阳地区两厂开展炼化一体化发展改革专题调研。召开座谈会,宣布成立中石化湖南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筹备组。
10月23日,集团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马永生在总部会见湖南省委书记沈晓明一行。双方就进一步深化企地合作、推动湖南省石化产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等深入交换意见。马永生表示中国石化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与湖南省委、省政府一道,加快推进岳阳地区乙烯炼化一体化及炼油配套改造项目,强化产业链延伸和产业协同,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践行央企责任,共同推动湖南省石化产业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全国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及长江经济带化工企业搬改关工作交流推进会】2023年12月27日在岳阳召开。工信部副部长王江平,湖南省副省长秦国文,工信部、发改委、应急管理部、生态环境部、国资委,全国相关省份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央企和搬迁改造重点企业代表130多人出席会议,湖南石化作为4家企业代表之一在会上作交流发言。王江平指出,湖南石化年产60万吨己内酰胺搬迁升级项目是全国危化品企业搬迁改造的典范和标杆,中国石化和湖南省大力支持己内酰胺搬迁升级改造项目,保护长江,改善洞庭湖水质,对下一步岳阳地区乙烯炼化一体化项目充满信心。应急管理部危化监管一司副司长高建明指出,己内酰胺搬迁升级项目采用的浆态床蒽醌法制双氧水新技术十分先进,为全酸性工作液体系,避免固定床传统技术中双氧水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分解引发事故,解决行业“卡脖子”难题,有效化解传统技术存在的本质安全风险,具有行业推广价值。
【己内酰胺产业链搬迁与升级转型发展项目建设】2023年,湖南石化公司面对全系统罕见的建新区、稳老区“双线作战”,奋力打好攻坚战。推进项目建设收尾,动态优化试车方案,加强整体统筹调度,实现A线全流程贯通开车。抓好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应用,实现全球首创酯化法环己酮新技术工业化应用,浆态床蒽醌法制双氧水新技术首次工业放大,在中石化系统内首次实现SE第三代水煤浆水冷壁气化工艺应用,设备国产化率99.9%,中央控制系统全部实现国产化。抓好老区装置安稳运行和停车退出,煤气化装置实现高负荷A级联运266天,刷新同类装置长周期运行世界纪录。成立新区己内酰胺部、聚酰胺部,完善机构人员配置。
(吴 慧)
【中国化学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2023年,中国化学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简称四化建公司)坚持“做强主业市场,做大非化市场,做实海外市场”经营战略,公司新签合同额创历史新高,连续两年突破百亿大关。立足岳阳、布局长沙、辐射省外,建立多渠道、深层次的政企关系,签订4份战略合作协议;落地岳阳云溪乙烯土石方项目、岳阳高新技术产业园项目、岳阳县湘盛福诺新材料项目;中标天津渤化二期、东粤环保、甘肃巨化等规模项目,其中,1亿元以上项目27个。正式运行国际事业部,开启全新海外生产经营一体化管理模式。开拓俄罗斯、泰国等海外市场,承接俄罗斯GCC项目,中标华谊泰国轮胎项目,走向海外市场的步伐加快。集中优势资源,推进142个项目的施工建设,涌现出湛江巴斯夫、山东裕龙、大连恒力等一批优质高效项目,公司各项目总体平稳受控。
改革提升工作。围绕科技创新、风险防范、现代化产业体系、中国特色现代公司治理等方面,建立2023—2025年工作任务清单,明确31项改革目标和64条改革举措,按期完成年度各项改革任务。拟将市政工程公司和华南公司打造成为生产经营一体化公司,完成方案编制并初步完成阶段性任务。与湘江新区发展集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长沙全资子公司打造取得实质性进展。
品牌建设。7月,获批石油化工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同时获得化工石化医药行业甲级资质。获“AAA企业信用等级证书”。连续两年入选长江生态环保集团湖南区域施工联合体固定短名单,获评长江生态环保产业联盟优秀成员单位。全年申请国家专利33项,获国家专利授权23项,其中,发明专利6项;获国家软件著作权授权1项。《管道随桥敷设施工工法》等3项工法被中国化工施工企协评为部级工法。获第三届“新基建杯”中国智能建造及BIM应用大赛建筑工程BIM施工案例二等奖。获各类安全荣誉64项,质量荣誉18项,其中,绵阳大型低速风洞建设项目获2022—2023年度第一批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宜都兴发磷酸装置获国家优质工程,榆林化学乙二醇项目获中国化工施企协2023年度化工建设工程AAAAA优质精品工程;旭科新材料、东粤环保、中化涪陵项目获化学工业安全文明工地,桂平环保、榆中生态项目获化学工业绿色施工工程;西咸新区项目获陕西建筑优质结构工程及西安市文明工地,并作为参建单位,获全国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工地安全生产标准化学习交流项目;岳阳自贸区EOD项目被市住建局推荐为岳阳市质量安全示范观摩工地。
【四化建公司获批石油化工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2023年7月11日,住建部发布《关于核准2023年度第六批建设工程企业资质名单的公告》,中国化学工程第四建设有限公司上榜,获批石油化工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同时获得化工石化医药行业甲级资质,标志着公司正式迈入工程总承包企业行列。
【四化建公司获评长江生态环保产业联盟优秀成员单位】2023年11月29日,在长江生态环保产业联盟第四次理事会暨第四次联盟成员大会上,四化建公司作为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在湖南区域的重要合作伙伴,获评2022年度长江生态环保产业联盟优秀成员单位。作为中国化学唯一一家优秀联盟成员单位,全国人大代表、四化建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周鸿在会上作交流发言。
(周 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