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工业
来源:本室 日期:2025-07-16 02:52
【概况】2023年,岳阳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链以湖南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岳阳经开区、湘阴高新技术产业园为重点,全市各产业园区分类发展,聚焦发展壮大绿色装配式建筑构件制造、电磁及磁力装备、工程机械与农业机械、石油化工装备。全年培育国家级专精“小
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82家,链上新增规模工业企业54家,培育湖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企业3家。在提高软件与产业融合发展水平方面,中科电气、科美达电气、千盟智能等企业入选全省软件企业50强,科美达电气系全市唯一获评省首版次软件产品认定企业。中科电气与湖南大学、安徽合肥工业大学成立电能高效高质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链上企业337家,总产值1400亿元,签约项目114个,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5个,5亿元~10亿元项目5个,5亿元以下项目45个,签约投资额336.2亿元;新开工项目106个,计划投资204.8亿元;竣工投产项目109个完成投资额107.1亿元。推动湖南凯博杭萧等企业与湖南大学、岳阳市建筑设计院等高校院所达成产学研合作。飞地园区企业万鼎智能与高新区中南表面处理中心、湖南筑睿重工与汨罗寰都石业等企业达成供需对接合作,在湖南工程机械配套产业园成立汨罗市先进装备制造行业协会及供需对接活动,签订16份采购对接合同。
数智赋能升级。引导企业“智改数转”,主动进行智能化提质改造,推动企业工业设备和业务系统上云上平台,依托工业互联网技术建设安全工厂、绿色工厂、智慧工厂。园区企业山河配套泰适智能与岳阳电信(汨罗分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推进5G+PON工业全光网建设。锐健科技被评为全省数字化优秀应用场景企业。
(朱友德)
【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湖南中科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科电气公司)推进锂电负极和磁电装备两大业务板块的技术创新、精益管理,在提高产线自动化、智能化、绿色化多维度发力,稳步推进负极材料一体化项目建设。全年中科电气锂电负极业务出货量14.5万吨,同比增长20.11%。根据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发布数据显示,中科电气锂电负极材料出货量位居行业企业前四位。中科电气不断完善知识产权的规划布局,加大研发投入并持续推动科技人才的培养和研发成果的落地。年内,中科电气及其控股子公司(含全资子公司)拥有专利技术成果194项(其中,发明专利87项),软件著作权52项,正在申请的专利160项(其中,139项发明专利、5项国际专利)。5月,中科电气获评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全资子公司贵州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数字工厂试点上线,实现LIM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WMS(仓库管理系统)、MES(制造执行系统)三个系统的整体运行,可将计划、生产、仓储、品质等业务集成管理、数据互联和业务协同。控股子公司湖南中科星城石墨有限公司获“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认定。省政府在长沙举行2023三湘民营企业百强榜新闻发布会,中科电气继2022年首次进入三湘民营企业百强榜后跻身三湘民营企业前五十强。
【中科电气获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3年10月14日,中科电气超宽/超厚板坯高可靠高密度磁场电磁冶金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获2023年度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该项科技成果攻克电磁冶金领域恒温控制、高磁场密度、高稳定性三大国际技术难题,实现电磁冶金装备的高可靠、高效、轻型化和智能化,可显著提升超宽/超厚高品质特殊钢品质,推动特殊钢生产、港口码头、船舶制造、钢材管道等行业及相关产业的科技发展。
【中科电气获批共建电能高效高质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2023年12月3日,电能高效高质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启动会暨第一届学术委员会召开,中科电气作为唯一核心共建企业参会。电能高效高质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由湖南大学、合肥工业大学、中科电气三方共建,面向国家“双碳”目标、高端工业制造、海洋安全的重大需求,聚焦电磁、电热、电声高效高质转化等方向,重点解决水下远程探测、高品质钢材生产与高端材料制备的国家急需,打造电能高效高质转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科电气凭借行业领先的研发实力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能力获批共建电能高效高质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实现岳阳市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零的突破。
(文 艳)
【中国航发长江动力有限公司】中国航发长江动力有限公司(简称航发长动公司)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公司是中国航发密封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和特种密封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的依托单位,是航空发动机行业唯一的密封专业化科研生产企业。2023年,公司入围国家级科改示范企业,获得全省制造业“单项冠军”“芙蓉计划”省企业科技创新创业团队、省级绿色工厂等,1人获评全省“卓越工程师”。
产业发展。密封产业专业化取得新成效,金属封严环业务持续拓展,同比增长42.37%;金属涨圈业务稳中有增,增长19.33%;石墨封严业务实现突破,开展60多个产品研制工作;刷式密封,初步掌握多项关键技术,初步具备刷式密封产品的承制能力。承办集团首次技术衍生品产业发展研讨会,开展民用高端装备密封产品市场调研,实现民机密封产品收入671.87万元,实现非航空密封技术衍生产品市场的破冰。
科技创新。多项自主立项科研课题取得进展。完成密封专业的专利申报35项,同比增长25%;其中,发明专利17项,增长70%;全年专利授权数21项,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200件。经中国航空学会综合考核评价,公司金属封严环在航空发动机行业国内市场处于领先地位。举办“集智创新聚力密封”首届航空发动机密封技术论坛,密封行业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与湖南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等三所大学共建“航空发动机先进密封技术”大学技术中心(UTC)联合开展技术研究。
【首届航空发动机密封技术论坛】2023年6月9日,由中国航发密封工程技术创新中心、特种密封湖南省重点实验室主办、航发长动公司承办的“集智创新聚力密封”首届航空发动机密封技术论坛在岳阳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王玉明出席论坛并获聘首席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张立群等作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航发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向巧,湖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飞出席论坛。来自国内知名高校、研究所,中国航发主机厂所、专业企业、国内密封材料厂家的专家学者等近150人参加论坛。陈飞指出,湖南省全面推进实施“三高四新”战略,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中国航发长江作为依托单位,在落实国家和湖南省科技发展战略中承担着重要使命,在突破航空发动机密封关键核心技术上肩负着重要责任。湖南省将大力支持航空发动机密封技术创新,加快航空产业及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
(周 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