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阅读

湘阴县

来源:本室 日期:2025-07-21 03:17

【概况】2023年,湘阴县辖12个镇2个乡1个街道,土地总面积1541.45平方千米。年末户籍人口69.7万人,常住人口57.7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55‰。年内最高气37.6℃,最低气温零下5.4℃,年降水量978.2毫米。森林覆盖率10.32%,水质综合达标率100%,空气质量优良率91.2%。岳望高速公路和平益高速公路经过县境。省级森林公园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AAAA级以上景区1家。全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有3处、5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个。

  湘阴县地区生产总值421.78亿元,增长6.8%。三次产业结构比17.9∶37.7∶44.4。人均地区生产总7.34万元,增长5.5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3.81亿元,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58亿元,下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4.06亿元,下降0.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9.4亿元,增长3.6%;粮食播种面7.83万公顷,增长0.2%;粮食总产量50.5万吨,增长3%。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樟树港辣椒、湘阴藠头、樟树港黄瓜。农业机械化水平90.91%。工业总产值496.39亿元,增长20.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8%。有省级以上工业园区1个。工业支柱产业:先进装备制造、绿色新型材料、现代食品加工业。建筑业增加值77.74亿元,增长1.6%。固定资产投资下降6%,其中,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74%,全年1亿元以上投资项目88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1.21亿元,增长9.5%。实际到位外资142万美元,引进省外境内资金148.76亿元。进出口总额6.86亿元,增长87%。接待国内外游客662.5万人,增长75.66%;旅游收入69.08亿元,增长78.5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624元,增长4.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961元,增6.2%。

  湘江新区湘阴片区持续突破,省政府批复设立长沙临港产业开发区,虞公港一期4个泊位水域部分完工,湘江智造中心7栋主体建筑全部建成,规划展示中心投入使用。省政府批准同意县高新区由5.3平方千米调增至10.9平方千米,跻身长株潭园区发展联盟,远大资源在“新三板”成功挂牌。新一轮“三区三线”方案获批,城镇开发边界64.58平方千米,增量19.17平方千米,增幅居全省第一位。获批全省4个、全市唯一的大城市周边县城,纳入城镇化建设省级试点。龙潭生命公园一期完工,新殡仪馆完成主体建设。15个乡镇(街道)实现商会、教育基金(分)会全覆盖,乡贤乡友捐资领建乡村建设项目1376个,认领资金4.85亿元,教育基金总量突破1亿元。“五好园区”、水利建设、养老服务、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省政府重点工作综合督查(打好经济增长主动仗方面)5项工作获评省政府真抓实干表彰奖励。安全生产、营商环境、人居环境整治等多项工作获全省先进。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居中部百强第九十三位、上升六个位次。

  湘阴县获评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湖南省县域外贸特色产业集群先进县、全省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协调工作先进县、全省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全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先进县、全省民生实事项目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项目评估优秀县、全省长江禁捕退捕工作考核先进县(市)、全省儿童健康发展综合示范县、全省乡村振兴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工作优秀县(市)、全省网络舆情信息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全省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优秀单位、全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先进单位。文谊新村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鹤龙湖镇获评省安全发展工作示范乡镇(街道)。

【湘阴片区发展提速】2023年,湘阴县虞公港及临港产业开发上升为省级战略,省政府批复设立长沙临港产业开发区,列入省级园区管理,规划面积28.95平方千米,布局金龙和虞公港两大组团,构建“一南一北、一港双园、一体两翼”发展格局。北片的虞公港一期4个泊位水域部分完工,芙蓉北路北延、疏港公路一期加快建设,铁路专用线即将动工;南片的金龙首开区7栋主体建筑全面封顶,规划展示中心投入使用,岳望高速金龙互通、湘江北路湘望连接线、樟树港湘江大桥及金雷大道4条融长通道加紧建设,茶亭至长沙绕城高速正式动工。

【园区产业发展】2003年,湘阴县聚焦先进装备制造、绿色新型材料、现代食品加工业招大引强,引进优质产业项目33个、协议引资177亿元,其中,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5个,总投资80亿元的中南湘阴新能源产业园项目签约。发展省级重点上市后备企业7家,新增规模工业企业29家。实施产业项目“揭榜挂”和企业联手帮扶行动,鑫政新能源、金彩螺等16个产业项目竣工投产,嘉盛德材料等8家企业产值与税收双翻番。湘阴高新区综合评价位居全省46家省级高新区第五位。

【重点改革初显成效】2023年,湘阴县推进各项改革。医疗改革。以县人民医院为龙头,有效整合公立医疗资源,打造县域医共体,县总医院正式揭牌运行,获批省市改革试点县,现场会在湘阴召开。教育改革。完成教育局机关及局属非教学类事业单位改革,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入选湖南基础教育创新案例,获中国改革网推介。“三”改革。统筹做好归集、处置、运作文章,着力激活资源、盘活资产、用活资本,全县国有资产增加104.58亿元,上缴国库收入55.42亿元。“放管服”改革。启动智慧湘“一网统管”中心建设,建成“湘易办”县级专区,30项高频事项线上办理,审批许可证照实现电子化,127项“跨省通办”事项覆盖6省21个县市区,政务服务事项网办98.9%。建成园区企业服务中心,启用行政审批“2号公章”,下放赋139项。营商环境评价提升48位、居全省第十六位。

【文旅市场发展】2023年,湘阴县持续扩大左宗棠、郭嵩焘、范旭东等湖湘文化代表人物的影响力,弘扬左宗棠爱国精神获得党和国家领导肯定性批示,收复新疆事迹编入大学和中学历史教材,专题纪录片列为湖南卫视年度重点项目,《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刊发研究成果62篇。举办湖南首届辣椒文化旅游节、纪念范旭东诞辰140周年暨“科技自立自强、产业兴国报国”学术研讨会,岳州窑遗址博物馆等“八大人文景区”聚集人气、热闹消费,全年接待游客662.5万人次,旅游收入69.08亿元、增长78.58%。

【乡村振兴建设】2023年,湘阴县新认定省级和美乡村示范创建村1个,市级美丽乡村示范创建村3个、美丽屋场3个。湘阴农村“空心房”整治工作经验在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座谈会上推介。大力发展樟树港辣椒、鹤龙湖蟹虾、杨林寨养生菌、湘阴藠头等国家地标产品,种养规1.31万公顷,水产总量23.3万吨,排名全省第一位。辣椒全产业链产值超10亿元,以优质稻、藠头为主导产业打造的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国家名单”,养生菌产业带动全县2000多户农户创收、增收,螃蟹产销量2860吨、产值3.43亿元,村均集体经济收入19.68万元、29个村达到50万元以上。开展“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行动,率先在全省实现乡镇商会全覆盖,乡贤乡友捐资领建乡村建设项目1376个,认领资金4.85亿元,教育基金总量突破1亿元,引进湘商回归项目11个、返乡创业市场主体1136家,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典型经验被全国工商联推介。

(周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