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17-09-03

略论近代岳阳城市工业的变迁

来源:市经信委 综合与法规科2016-08-11 08:25
浏览量:1|| | ||

城市近代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历史过程,包括物质、精神两个层面,但是,从根本上讲,城市近代化首先是物质层面上的近代化,主要表现就是工业的近代化。1899年开关设埠,岳阳传统工商业受到以商品输出为媒介的西方先进生产方式的冲击,开始向近代化转型。岳阳工商业的近代化集中表现在工业的近代化。

在开埠前,岳阳只是一个消费性的城市,工业发展状况十分落后,其整体发展水平尚停留在家庭作坊和手工作坊的阶段。工业的发展仅能满足城市居民低层次的消费需要。

岳阳开埠为城市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西方先进的科技产品大量涌入,它改变了岳阳城市传统的消费需求结构,造就了新的生活方式,生产消费需求和新的消费者,拓展出新的市场空间。这些新的因素都是旧式的家庭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以及旧式的生产技术无法解决的,也不可能长久的完全依靠贸易来解决。它为近代产业在民间的兴起提供了现实基础,市场空间和市场利润终会导致部分商业资本及其它私人资本投身于近代工业。随着商贸的发展,私人资本尤其是商业资本在岳阳城市的社会存在量也随之增长,逐步具备了参与近代工业的能力。近代民族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起来。在近代工业逐步发展、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不断革新的背景下,传统手工业也顺应时势谋求生存与发展。

一、传统的手工业

传统手工业的退出与新兴机器工业的兴起有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即手工业的消退,机器工业的兴起。但它的发展不是一步到位,在各项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传统的手工业还有存在的空间,活跃的舞台。事实上,在岳阳工业近代化的转型期,传统的手工业仍然十分活跃。清末民国时期,城区碓坊业、酱园业、糖食业等均为私人经营的手工作坊。其中最有名气的为设在天岳山的戴同兴南货号,以经营酱业为主,建有一片面积为500平方米,前店后坊式的大酱园。[①]

城区手工作坊业逐步发展,私营工业开始兴盛。1921年前后,岳阳县政府向民间陆续募捐,集资光洋6千元,在县门口开办救贫工厂一所,招收年龄在十余岁的贫苦青少年为学徒,教学竹、藤器、木工家具等制作技艺,学徒最多时达114人。[②]1935年,城区有首饰作坊9家,木器作坊30家,毛笔作坊4家,雨伞作坊4家。有私营染坊6家,制袜作坊8家,制革作坊5家,从事缝纫业的私营户70家。有铁器作坊10家,资金总额1000元,铜器作坊9家,资金总额3000元,但是仍只能打制简单的锄头、镰刀、铁器及其他日常生活用品。

传统手工业向近代工业转型是岳阳近代手工业发展的一个特色,也是岳阳工业近代化进程必不可少的内容,其转型发展的程度与水平从一个方面标志着岳阳工业近代化乃至城市近代化的速度。从碾米业的发展上可以见到这种清晰的转型。岳阳城市原来都是碾坊及牛碾米庄,以洞庭庙李树记碾米庄营业最大。1914年该店购置柴油引擎及碾米机各一部,开机米业之先声,业务更加发达,随后又有大昌、垣康、文丰泰、万年等机米厂开业。[③]

由于各种行业所面对的具体情况的不同,岳阳城市手工业向近代工业的转型并不是遵循整齐划一的步伐,而是因为行业的不同而呈现有进有退,有生有灭,新旧交退,多重轨迹,多维推进的特点。有的行业在工业化的冲击下逐渐衰落,有的成功地实现了手工业向近代工业的转型,有的得到改进,令人称奇的发展。

二、新兴的近代工业

岳阳城的工业近代化主要表现在新型工业部门的兴起。1909年,邑人曹典芪在竹荫街创办“立生制皂厂”,用手工生产蜜蜂、万能、黑肥等肥皂,年产达60箱[④],为城区化学工业之始,也是城区最早开设的私营工厂。岳阳城市最有成效的新型近代工业应数电力工业。1914年,湖北人徐东海、徐子键、徐声俊等,筹集资金光洋1万元,购进日本产卧式煤气柴油机、直流发电机各1台,在竹荫街西医汪仲鼎诊所后院,创办“东海电灯公司”,最初发电量,供商店及居民共450户照明,为岳阳城市电力工业之始。[⑤]除此以外,岳阳城市的电力工业还有1938年由侵华日军建立,后由国民政府接管的岳阳电气厂筹备委员会和两个小本私商分别集资吸纳股份建立的岳阳电灯厂、天岳山电厂。[⑥]继“东海电灯公司”之后,岳阳城市的近代工业陆续发展起来。1919年,邑人高国俊在城区创办岳阳贫民工厂,内设裁缝科,生产服装,为岳阳第一家私营专业纺织厂[⑦]。1937年粤汉铁路岳阳火车站开设铁路机械厂,有职工51人,车床3台,从事铁路车辆修理,是为城区机械工业之始。[⑧]

岳阳城市工业近代化的步伐在不断的前进,除了新兴工业部门不断涌现,我们还可以从海关的进口物品种类、进口物品的贸易总额中看出城市近代工业发展的轨迹。1928~1931年,进口抽水机、打字机、轧棉机、缝纫机等的贸易总额,据岳阳海关统计,1928年为3443关平两,1929年为6968关平两,1930年高达47240关平两,1931年仍达15437关平两。[⑨]近代工业日益发展。

开埠初期,民间私人资本成为岳阳城市近代工业的投资主体,商人投资近代工业,将商业资本转化为工业资本并使二者紧密结合起来。独资和合伙经营成为当时工业经营的主要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资金的大量聚集,难以进行资本的扩张、限制了工业规模的扩大和发展,岳阳城市的近代工业规模一般较小,无力引进和使用先进的技术、设备简陋、生产工艺陈旧、生产能力有限。随着形势的发展,股份制开始成为近代工业所采用的资本组织形式。通过发行股票,招募股份、吸收社会资本、使社会资本向工业部门转移和集中,扩大产业规模、改进生产技术。股份制使工业企业的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有利于资本、设备、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集中,实现了投资者与经营者某种程度的分离,使工业的经营可以更多的由懂技术和会管理的人负责,股份制的兴起顺应了工业化的内在要求和必然趋势。岳阳城市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独资、合伙到股份制的发展过程,但是,从整体上来看,岳阳近代工业仍十分微弱。从工业结构来看,只有电力工业、碾米业稍具雏形,其它如缝纫、机械都只有一家,不成系统,作为工业基础的钢铁等部门则是一片空白,反映出民族资本十分弱小,尚无力向重工业发展。岳阳城市的近代工业缺乏坚实的发展基础,无法建立起较为系统的独立的民族工业体系。总之,在岳阳工业近代化过程中存在着两种工业发展态势:即传统的家庭手工业或手工作坊与新兴的近代机器工业并存,此消彼长,它们构成了岳阳城市工业近代化转型期的基本内容。

(作者:黎归利 广西梧州学院)


[①] 岳阳市南区志编纂委员会:《岳阳市南区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363页

[②] 岳阳工商联合会编:《岳阳工商史料》(内部资料),1991年,第15页,藏于岳阳市档案馆。

[③] 岳阳工商联合会编:《岳阳工商史料》(内部资料),1991年,第15页,藏于岳阳市档案馆。

[④] 刘美炎、唐华元:《岳阳百年大事记》,国际展望出版社,1992年版,第90页。

[⑤] 岳阳工商联合会编:《岳阳工商史料》(内部资料),1991年,第15页,藏于岳阳市档案馆。

[⑥] 邓文质:《岳阳市电力志(1897—1985)》(内部资料),1986年,第8~9页,藏于岳阳市档案馆。

[⑦] 岳阳市南区志编纂委员会:《岳阳市南区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366页。

[⑧] 岳阳市南区志编纂委员会:《岳阳市南区志》,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版,第363页。

[⑨] 岳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岳阳市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第3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