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档时间:2017-09-03

【名师工作室】岳阳市一中----易石秋

来源:岳阳市教育体育局2016-08-30 15:26
浏览量:1|| | ||

妙手育英才

 ——易石秋同志典型事迹

易石秋,男,1965年10月出生,198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被分配到岳阳市一中工作至今,大学本科学历,文学学士学位。1992年被评为中学语文一级教师,1998年被评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2001年成为国家级青年骨干教师,2013年被评为岳阳市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现任岳阳市一中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历任湖南省写作学会副会长,湖南省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员,岳阳市教育学会理事,岳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岳阳市楹联学会会员。从教30年,他辛勤耕耘,上下求索,积累了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专家型教师”;他锐意改革,勇于创新,是新的教育理论与管理科学的忠实实践者与无畏拓荒人;他廉洁从教,以校为家,敢说敢干,是师生心目中公正廉明的典型代表,深受师生的敬重与喜爱。

一、精湛的教学艺术

“恨已读之书太少,唯求知之心日增”,胡绳先生这一著名的人生感悟,成为了易石秋同志30年教育生涯的最好注脚。尽管大学四年的苦读,为他练就了扎实的专业功底,但他从不满足,30年来,他以学习为自己人生的第一要务,一面教,一面学,向书本学,向同事学,甚至向学生学,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他的课堂教学形式活跃,内容扎实;天马行空,不拘一格;信手拈来,偶然天成;旁证博引、幽默风趣;气氛民主,形式自由,让学生从欢笑中吸纳知识,从幽默里感悟人生,从厚重中总结规律,从悬念里探求新知。课堂成为了他手中的一块魔法石,他从中给予学生驰骋想象的天空,展示才华的沃土,坦露心迹的空间,审视人生的窗口,一个小小的课堂就是一个色彩斑斓的社会,一个挂满知识风帆的港湾。他的学生现供职于全国总工会办公厅的北大才女刘小琴深情地寄语:“多想永远坐在您的课堂里,凝视您那似乎永恒的微笑,聆听您那永远道不尽的幽默,永远念不尽的诗,我是背着您的课堂上路的,我还将背着您的课堂去探索整个世界!”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当自己还是走上教学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的时候,易石秋同志就开始担任语文教研组长,给同行及外地来参观学习的老师上公开课,给岳阳教育学院的师资班上示范课,并在各类竞赛课中频频获奖,90年代初即被共青团岳阳市委授予“青年岗位能手”的光荣称号,成为青年教师群体的佼佼者。

易石秋同志的教学业绩特别显著,共教过3届初中毕业班,10多届高中毕业班,所教学生的语文成绩均出类拔萃,名列前茅,特别是1996、1997、1998、1999连续四届文科班的语文会考合格率均高达100%,优秀率均在80%以上,高考成绩更是以绝对优势名列全市第一名,他本人也4次被学校授予“十佳教工”的光荣称号,即使担任学校重要领导工作之后,杂务缠身,他所带2005届高三毕业班的语文成绩仍在全市遥遥领先,迄今为止一直奋战在教学一线。

二、丰硕的教研成果

易石秋同志特别重视教学科研,他深深懂得,任何东西如果只凭经验去做,永远都只能停留在工匠式的水准。教育是科学,它的工作对象是比天空还要广阔的心灵,每一位教师所承担的均是传递人类文明的重任,要放飞心灵,要传承文明,就必须不断地开拓创新,突破经验型的桎梏,走科学化的发展之路。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他就带领初中语文组的老师实践“快速作文”,并结合自己的独特体验,创立了“快速反馈作文法”,对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能力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稍后他开展“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实验研究,探索文道统一的语文教学之路。1994年他承担由当时的国家教委“中学整体优化改革课题”组下达的课题“中学生心理教育与主动发展”子课题研究,是该课题组核心成员,该课题获省一等奖。1996年他参加“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德育实验”研究,所撰论文《为子女扬起理想的风帆》”被湖南音像出版社结集出版发行。1999年参加教育部“十五”重点课题“语文创新教育的途径与方法”实验研究,该课题获全国一等奖。特别是2010年以后先后有3篇论文获得省一等奖,1篇论文获国家教育科学奖励基金一等奖。2015年他主持的岳阳市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优质空间课堂”建设获得全省通报嘉奖并获1.5万奖金。可以说,只要是与自己的教育教学相关的实验课题,他都要积极尝试,并大多有所建树。

不仅如此,易石秋同志还特别善于总结自己的教学经验,积极进行理论探索,努力向“学者型的教师”迈进,30多年来笔耕不已,先后在《语文学习》、《语文教学通讯》、《学习与研究》、《信息教研》、《教师》、《青年教师》、《教学教研》、《教育技术》、《湖南日报》、《湖南工人报》《湖南音像》、《岳阳日报》、《岳阳文学》、《艺术岳阳》、《岳阳教育》(现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等全国、省、市报刊杂志上发表论文、散文近200余篇,出版专著《我且行吟》、《眼底乾坤》、《沧海浮生》、《古风今韵》、《飞鸿处处》5部,另有多篇文章被有关专集收录,还获得2012年湖南省副刊作品评奖银奖,岳阳市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二等奖。

三、先进的教育理念

易石秋同志始终认为,教育的本质就是育人,将一个个自然的人培养成为社会的人,因此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与最终归宿都应该是人,“育人先育德,成人先成才”是他在教育活动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句话,他大胆宣称,一切背离人的本性的教育都是失败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就必须是以人为本,以人的生存与发展为本,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与愿望。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20年的教育实践,成为了他教育理念的最好诠释。

几乎每接手一个新班,易石秋同志都要向他的学生宣称:今天我是老师,你是学生,这只是我们的年龄不同、学习经历不同,你们中的很多人,明天都可以成为我的老师,即使今天,你们的身上也有值得我学习的东西,我们之间是完全平等的。为了让这种平等观念下的师生关系深入人心,造成深层次的教学民主,他又谆谆告诫学生:学习就是对话,是学生与老师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父母、与社会的对话。他就是要让学习成为学生人生历程中的一种快乐,一种享受,而不是痛苦与负担。“学并且快乐着”,就成为了他班级管理与教学管理的基本思路,也正是在这种理念下,他创造了许多近乎“点石成金”的佳话。

99届文科班有一名女生段洋,学习基础较差,但是家庭对她的期望值很高、教育方式又比较急躁,造成了她的逆反心理,不爱学习,偏爱打扮,还常与男同学疯疯癫癫的。原班主任看不惯了,重重地批评了她一顿,段洋想不通,独自到湖边徘徊,班主任知道后,再也不敢管了。高三分科时,她“理所当然”地进了文科,早有好心的同事告诉易老师:“这个学生难伺候,小心一点!”易老师佯装不知,却仔细地去寻找她的优点,过不了两天,易老师就发现段洋的字写得很隽秀,文笔也很亮丽,就在班上把她大大地夸了一顿,当作全班同学的面宣称:“根据自己以往的经验,文科班有如此文笔的学生定能成就大器。”于是段洋成了众目睽睽的焦点人物,以后一发“随笔本”,易老师总要夸夸段洋,同时又把这种观点传达给家长,弄得家长也很高兴的,一改以往的作风,常常夸段洋的进步,段洋在鼓励声中也真争气,不仅表现很好,成绩也扶摇直上,后考入了首都经贸大学。

2002届学生彭乐,由于学习基础差,造成了对学习的畏惧心理,上课时不时心不在焉,科任老师们意见很大,情况反映到易老师的耳朵里,易老师决定上课时去巡查。一看,果然发现彭乐上课时在低头画着什么,易老师当堂没有作声,等到课后同学们均做课间操去了,才走到彭乐的座位上翻看,发现本子上尽是人物画,并均能摹形效态,挺不错的。操后,易老师将彭乐叫到办公室,彭乐以为东窗事发,挺害怕的,谁知易老师竟大为称赞她的画传神,得知她以前学习过绘画以后,又大力推荐她学美术专业,并请自己在美术界的朋友给彭乐当参课,彭乐受到行家的肯定以后觉得学画有前途,于是答应学美术专业。由于信心大增,因而兴趣大浓,使得她画技进步神速。而专业的进步又激发了她对知识的探求,经过一年半的努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西安美术学院,现已赴法留学。其起步之晚,进展之快,让很多专业生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又反过来激励了后来者的学习。

来自湘阴农村后考入中国科技大学的张启兴同学在他写给易老师的贺卡中由衷地感叹说:“我毫不掩饰地说,您是我所遇到的最和蔼、最可亲的老师。学生一直认为老师的成功之处在于被所有的学生接受,而不仅仅是一部分突出的学生。毫无疑问,你的博爱做到了这一点。我相信不管再过多久,您将仍然是我最‘惦记’的老师!”

是的,易老师正是以这样的教育理念催开了成功的花朵,他所带的每届毕业班均成果十分丰硕。97届文科班64名学生参考,42名上本科,3名学生进入湖南省文科前10名;99届文科46名学生参考,16名上重点,29名上本科,其中方扬帆同学以641分的高分获湖南省文科第3名。30多年中经他教过的学生有近20名考上北大、清华。

同时他还特别重视对学生的写作指导,有不少学生在国家、省、市期刊发表作品或获得大奖,最近指导的学生吴艺村同学、金茜同学就分别获得全国性征文国家级二等奖。

四、无私的铺路情怀

易石秋同志乐于作铺路石,竭尽全力培养青年教师,近30年来先后有不少教师跟班听课,其中正式签订了师徒合同的就有10多人,有不少的已经成为教学与管理骨干,有的还荣调到北京、深圳的名校任教,把一中的声誉写到了更为广大的区域。2013年被评为岳阳市首届高中语文首席名师后更是倾心培养年轻骨干,现在工作室成员已经达到20人,成员先后10多次在各级各类教学大赛中获奖,多次在全国性或区域性教学活动中上公开课、示范课,其中柳彩萍老师已经成为特级教师、岳阳名师,张淑君老师获得岳阳市语文教学的最高奖——金鹗奖。先后四次主持全省、全市高三语文备课组长与教学骨干培训,对全市甚至全省的语文教学工作都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