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1-12月高质量发展落实情况

来源: 【字体:

2019年,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积极践行“一三五”基本思路,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市GDP、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工业增加值、一般公共预算地方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8%、11%、8%、4.3%、10.2%和9%。

一是产业结构逐步调优。全市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9:40.6:50.4,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首次超过50%;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占GDP比重分别达到23%和31.2%;园区规模工业增加值、非公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比重分别达到82.3%和75.8%,同比分别提高0.4、6.1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1.6%和9.3%,同比分别高于规模工业增速3.6、1.3个百分点。

二是财税质量逐步提升。率先全省开展做实地方收入试点工作,地方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比重提高1.7个百分点,是近年来收入结构最好的时期;年度化债任务全面完成,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三是投资结构逐步改善。省“5个100”项目进展较好,市“2+10”工程及20个重点企业完成投资152.4亿元,为年计划的112%,纳入中心城区企业扩能倍增计划的10家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45%。全市列入省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的25个省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182亿元,为年计划的108.6%。全市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0%;工业技改投资、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38.1%、67.1%和13.5%。

四是农村基础设施更加完善。除险加固病险水库101座,清淤大中型渠道812公里,兴建农饮项目43处,完成19.53万人农饮安全巩固提升任务;完成农村道路综合提质改造1500公里、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1360公里、危桥改造180座,行政村光纤通达率100%。

五是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全市完成外贸进出口48亿美元,同比增长53.8%,总量居全省第3位;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7万标箱,汽车整车进口总量居内陆港口第一位;三荷机场通航城市达到16个,旅客吞吐量达55万人次,整体客座率超过80%;全市共有277家外贸企业产生业绩、比上年增加27家,136家企业实现“破零倍增”,岳阳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成功获批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六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市本级审批事项“最多跑一次”占比97.5%,商事制度证照分离改革全面推开,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减税降费效果显现,为各类企业减税降费35亿元以上;建立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市级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和小微企业信贷风险补偿基金,出台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十条措施”、促进民营小微企业信贷便利化“十条措施”。

七是创新驱动扎实推进。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95家,总数达到365家;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提高1.7个百分点。我市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集群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城陵矶新港区科创中心获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湘阴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

八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中心城区污水系统综合治理先行先试PPP示范项目全面铺开,提标改造马壕二期、湖滨等县城以上污水处理厂10座,开工建设乡镇污水设施47个、超省定任务19个,完成东风湖等黑臭水体整治16处,中心城区新建成排水排污管网88公里,岳阳获评“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完成40家企业无组织排放改造治理和33家企业特别排放限制改造,我市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位居全省6个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首位。

九是民生保障得到加强。新增城镇就业6.75万人,完成棚户区改造任务8033户,新建和改扩建中小学校51所,中心城区中小学校“六建六扩”任务全面完成,“大班额”化解走在全省前列,市儿童医院新建、市一医院东院二期、市二医院门诊大楼等项目顺利推进,成功入围国家城市医疗联合体建设试点城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人文化宫开工建设,市图书馆新馆、市美术馆开馆,数字文化馆正式运行;扫黑除恶、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紧抓不懈,社会大局总体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