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件公示

标题: 大中专农村户口毕业生农转非问题
来信人: 程勇波
来信时间: 2013-06-23 17:52:49
内容:
背景(部分数据来源于互联网):自1994年开始,国家对大中专毕业生不再享受“包分配”的政策,此后直至2003年,国家政策均要求大中专生必须将户口迁至学校,否则就不能上学,所以对于农村学生而言,可以说是强制性的“农转非”。 但2003年后,国家政策却规定大中专生入学时户口迁移随自愿原则,大部分农村新生都没有“农转非”。 以上两点导致的结果是,1994年前毕业的人能享受到包分配的政策,2003年后入学的人不必强制的“农转非”,这样在1994-2003年入学的人极不公平,感觉是被政策剥夺了应得的利益,即使按照户口迁徙条件把户口迁回农村家中,但已是非农户口,已不能享受某些权利。大中专学生“农转非”制度起源于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考上大学,身份就由农民变为国家干部,并享受相应的待遇,那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农转非。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中专学生因读书而农转非的基础已消失。现在的大中专学生求学只是中小学求学的延续,早已没有计划经济时代的身份变更,因此2003年后入学的人不必强制的“农转非”。1994年至2003年期间毕业的大中专农村户口毕业生农转非问题却一直悬而未决。

人民日报刊文称【中国青年暮气重:感觉不会再爱了】,这里说的正是这个年代的人。“当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读大学不要钱;当我们读大学的时候,读小学不要钱;我们还没能工作的时候,工作也是分配的;我们可以工作的时候,撞得头破血流才勉强找份饿不死人的工作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读书是没有过错的,如果说有错,是我们不幸出生在这正在转型的年代,百度一下“大中专毕业生非转农”,可以了解更多民意,坚持走群众路线,民心所向,才能政通人和。在万恶的旧社会,叶圣陶笔下《多收了三五斗》,丰收却不比往年。在开放、民主、和谐的新社会,我们多读了三五年书,相信政府不会抛弃我们。据了解,很多省市都制定了相关的政策。事实上,我们读书户口迁出迁入,并不影响当地村民利益,相反,村民以我们读书人自豪,新农村建设需要人才,我们迟早会返乡,不要寒了一代农村学子的心,那才真的不会再爱了。

我之前咨询过二胎问题,计生部门的回答可以理解(不是个人问题),但更多的是遗憾。

受理回复

回复部门: 市公安局
回复时间: 2013-07-09 09:10:04
回复内容:

首先,感谢您对公安工作的关心与支持,现回复如下:

学生大中专毕业后,户口在所读院校的可以申请回原籍落户,如果从院校已迁移过户口的,如果再要迁移户口或变更户口性质,需按相应的政策办理。

特此回复。

 
信件回复 满意度调查 查看满意度调查汇总 >>

回复内容评价:

(非常满意)

回复速度评价:

(非常满意)